在農村污水處理中,除磷、除氮是較為常見的污水處理問題?,F階段,農村污水的氮磷去除技術相對滯后,無法全面提高工作效率,從而制約農村水資源的整合。而防治水污染是落實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》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,同時也是實現社會經濟及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保障。


1、農村污水氮磷去除的意義


1.1污水氮磷去除的價值


據統計,我國河流中污染河水占總河水的42.7%,完全污染以及失去使用價值的河流占總河流數量的15%。隨著經濟的發展,農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,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,造成河水污染問題。因此,在現階段農村污水氮磷物質去除的過程中,人們應該結合先進的技術形式,強化對氮磷物質的回收。同時,要嚴格控制氮以及磷的排放,并將其作為重點研究對象,實現資源的回收再利用。這種技術可以充分滿足現代化污水去除的可持續化條件。因此,相關部門要分析我國現階段農村污水回收現狀。例如,運用鳥糞石法時,鳥糞石作為一種緩釋肥,其中的磷含量比其他物質高,所以,當溶解物中存在Mg2+、NH4+等物質,且濃度積大于鳥糞石溶度積常數時,就會出現自發性的沉淀從而實現磷物質的去除。又如,在使用吸附法時,基團、腐殖酸等活性基團與磷酸根離子發生反應,可以去除污水中的磷,通過酸處理可以實現對磷的回收。


1.2污水氮磷去除的重要性


對于農村污水處理而言,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內容,一些較為成熟的設備可以實現污水中氮磷的去除,但是,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。所以,人們逐漸關注農村污水的去除及治理,一些企業積極研究污水處理方法,其核心是提升污水處理的整體價值。部分企業在農村污水氮磷去除的過程中,采用短程反硝化系統形式,并結合微生物理論技術探究方法,對其處理方案進行研究。在氮磷去除的過程中,可以建立快速定向培養反硝化聚磷菌、啟動生物反應器的方法,以便達到污水去除的目的,最終形成穩定、有效的污水處理技術,從而解決農村污水處理問題,促進生態環境的穩定發展。


2、試驗分析


2.1試驗裝置


在利用短程反硝化去除農村污水中的氮磷時,人們可以選擇厭氧缺氧反應器以及好氧反應器。主要器材有:曝氣頭、轉子流量計、鼓風機、攪拌器、pH感應器、溫度感應器、溫度控制器、溶解氧反應器、溶解氧儀、pH微電極、蠕動泵Ⅰ、蠕動泵Ⅱ。

2.2試驗過程


2.2.1短程反硝化除磷脫氮系統的污水處理


在農村污水處理的過程中,人們應該分析傳統的生物氮磷去除方法,進行反應器的利用,從而達到有效去除污染的目的。研究中選擇貴州省山區農村污水,利用短程反硝化除磷脫氮技術,分析污水性能。污水取回后呈現深褐色,首先需要將污水凈置,然后悶曝48 h,顏色變淺,污水活性提升,然后將靜置好的污水放在好氧反應器和厭氧/缺氧反應器中,進行污水的接種處理。通常狀況下,在好氧反應器培養中,需要填充組合性的纖維材料,所選擇的材料一定要具有散熱性、阻力小等特點。在傳統氮磷去除的過程中,除磷菌具有厭氧釋磷的作用。因此,在試驗中,人們要培養傳統除磷菌,然后在進行厭氧/缺氧運行,從而達到反硝化聚磷菌培養的目的。


2.2.2亞硝酸細菌培養馴化技術


在農村污水處理中,通過構建亞硝酸菌馴化方法,人們可以實現間歇性曝氣的檢驗。間歇曝氣的狀態,會使硝化細菌減小的概率逐漸增加,因此,檢測人員應該重視亞硝酸細菌的影響因素。通常,該階段的亞硝酸間歇曝氣時間需要維持在8 h,每隔45 min進行停曝及曝氣的轉換,轉換4次,然后進行靜沉出水的處理。在系統運行和檢測過程中,需不斷檢測出水壓硝態氮、氨氮以及硝態氮的濃度,在檢測32 d后,污水中氨氮去除率和亞硝化率分別達到96%、95%,在穩定一段時間后,進行反應過程的確定。


2.2.3反硝化除磷菌的培養


一般情況下,反硝化聚磷菌的培養分為兩個階段。


第一階段:厭氧/好氧階段。傳統的聚磷菌具有較強的厭氧釋磷功能,主要是將O2作為電子受體,吸收污水中的PO43-,并在此階段達到厭氧/好氧交替的最終目的。而且,在集中以O2為主的電子受體后,可以獲得除磷菌,整個周期為8 h,其中的反應時間可以進行系統調節。在系統運行的初始階段,系統運行效率相對較高,之后吸磷的效果會逐漸降低,2 h后不會出現吸磷現象。針對污水變化狀況,人們可以調整溫度,通常狀況下的溫度為22℃,在溫度調整的過程中,需要將其分為三個周期。不同周期中需要加入模擬廢水,并攪拌3 h,從而使污水中的磷得到有效稀釋,而處于饑餓狀態的聚磷菌會吸收水分中的O2并及時吸收PO43-。在定期檢測中,污水檢測中的物質濃度發生轉變,30 d后會取得良好除磷效果,其中COD(化學需氧量)以及磷酸鹽的變化應該得到相關人員的關注。當進水COD濃度維持在100.83 mg/L時,磷酸鹽濃度為100.83 mg/L,在系統不斷運行中,聚磷菌吸收COD的能力會逐漸增強,所以,其厭氧釋磷效果也就隨之增加。因此,在農村污水處理中,為了達到更好的除磷效果,需要在整個階段補充充足的碳源,以便達到磷的充分釋放。


第二階段:NO2-N的培養。在污水處理中,厭氧好氧運行39 d后,將氧氣作為電子受體的反硝化磷酸會逐漸增大,該階段將亞硝酸作為主要試劑,實現厭氧結束。在污水處理中,缺氧開始前,需要大量投加亞硝酸,使得電子受體反硝化聚磷菌出現,然后加入亞硝酸鈉作為整個過程處理的誘導劑,將反應周期設定為8 d,然后達到馴化的目的。在該階段反應的第五天,磷酸鹽去除率逐漸發生變化,由原來的90.32%降為26.12%,從而實現除磷的目的。在處理15 d后,需要停止氧末段的曝氣,然后將投放亞硝酸量提高到18 mL/L。


2.3氨氮去除率的效果分析


在傳統農村污水處理的過程中,氮磷去除工藝只需要控制溫度、DO(環境監測氧參數)以及pH值,最終即可達到菌種培養的目的。但是,在整個處理過程中,將NH4+控制在NO2-階段相對困難。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階段都存在厭氧問題,在物質剛氧化后,一些亞硝酸鹽沒有有效沉積,使得硝化細菌產生毒素,嚴重降低氧化菌的數量。在下一階段系統運行中,如果缺少足夠的硝化細菌,就會降低溶解氧,并抑制其細菌活性。在污水處理一段時間后,間歇曝氣反應器的消化細菌會逐漸減少,但是,亞硝化細菌不會受到自身毒性的感染。所以,需要有效增加繁殖速度,以便提升亞硝態氮氮的運行狀態。在連續曝氣狀態,運行開始階段,氨氮去除率較高。


2.4亞硝化細菌富集效果分析


亞硝酸鹽是在亞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形成的氨氮氧化物質。這種環境有較多的硝化細菌,會使其逐步成為氧化硝酸鹽,并實現多種亞硝酸的積累,從而得到優勢細菌,充分保障短程硝化的有效實現。同時,在連續曝氣的狀態下,亞硝化率處于較低的水平,而且,硝化細菌數量一直處于優勢地位。通過間歇曝氣,一開始,雖然污水氨氮去除率較低,但是亞硝化率較高,經過長時間的培養,亞硝酸的濃度一直增加,這就意味著亞硝酸鹽發生一定的氧化反應,在該種條件下,亞硝化率逐漸增加。通過長期的培養處理,亞硝化菌具有較強的抵抗厭氧條件,因此,可以進行大量采集,促進亞硝酸的細菌富集,并促進短程反硝化對污水中氮磷的有效去除。


3、結語


在農村污水氮磷去除的過程中,短程反硝化技術的運用,可以有效提高氮磷去除效率,提高物質的反應效率,并逐漸提高亞硝化的整體概率。在去除氮磷的同時,該技術可以充分滿足富集亞硝化細菌的運行需求,并逐漸達到脫氧效果。因此,短程反硝化技術,可以提升污水去除效果,實現農村污水的循環再利用。